CCF@U720:徐常胜、李伟生、吕科、李泽超、郑锋走进三峡大学

2019年10月,CCF走进高校活动来到三峡大学。CCF杰出会员、CCF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徐常胜研究员,CCF高级会员、CCF重庆会员活动中心副主席、重庆邮电大学李伟生教授,CCF专业会员、CCF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吕科教授,CCF高级会员、南京理工大学李泽超教授,CCF专业会员、南方科技大学郑锋博士等五位讲者为该校师生作报告。活动由CCF专业会员、三峡大学但志平教授主持,该校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李泽超对CCF、CCF走进高校活动及CCF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鼓励大家积极加入CCF,随后,五位讲者开始相继作报告。

徐常胜主要介绍了社会媒体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OSN)服务。他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介绍了跨社会媒体网络数据挖掘和应用的基本研究框架,并结合研究案例介绍在这一框架下的两个基本任务。

李泽超在社交网络图像内容中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针对社交网络图像内容智能理解,从多源异质信息协同分析角度展开研究。他首先提出融合特征学习和内容理解的学习框架,接着提出分析用户信息的张量分解模型以及基于锚体的张量分解模型,高效的融合社交网络图像的多源异质信息,最后提出深度协同因子分解模型,将图像和标签映射到统一空间,同时解决图像标注、标签优化、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以及标签扩展等多种任务。

郑锋对视频监控与智慧新零售等领域中人体再识别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展示了其研究团队在人体再识别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运用持续学习与联邦学习的基本架构来解决人体再识别新问题进行了阐述。

李伟生认为基于多模态医学图像处理的多维可视化辅助诊疗技术因为扩展了时空覆盖范围、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而成为医学图像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临床CT、MRI、PET等多模态医学影像建立多维可视化的数字化结构解剖模型,实现对器官及组织的各个参数的精确测量,增强医学影像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容错能力。

吕科着重讲了人脸对齐方法。目前,人脸对齐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应用广泛的一个挑战性问题。他介绍了人脸特征点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深度学习在人脸特征点定位方向的应用,以及实验室在基于多视角RGB图像的人体三维模型重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应用。

会后,五位讲者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现场氛围异常浓烈,思维火花相互碰撞,不时有新颖观点出现。与会师生都表示,此次活动增强了大家对相关领域的兴趣,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纷纷对CCF走进高校活动表示感谢,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李泽超作报告


李泽超作报告

徐常胜作报告


徐常胜作报告

郑锋作报告


郑锋作报告

李伟生作报告


李伟生作报告

吕科作报告


吕科作报告

合影


合影

听众感言

       刘龙文  CCF学生会员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19级研究生

徐常胜老师此次演讲以“连接社会多媒体大数据”为主题,介绍了如何通过跨社交媒体网络将单一来源的数据与其他来源和模态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有效地挖掘出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数据的价值。通过徐老师的演讲内容,大大开阔了我在多模态数据融合领域的视野,尤其徐老师提出的“user-centric”思想,很好地解决了在跨社交媒体网络数据融合中存在的知识鸿沟和意鸿沟这两个难题。另一个是徐老师提出的跨社交媒体网络用户建模的问题,对我目前课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即使单网络上数据充足的,但是跨社交媒体网络也在多样性和新颖性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会后,我十分有幸同徐常胜老师和李泽超老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向两位老师请教了相关领域方面的一些问题,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及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非常感谢CCF走进高校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在本校就能近距离聆听相关领域专家的专题报告,并得到他们的亲自指教。希望CCF走进交校活动越办越好。

讲者简介

徐常胜

徐常胜,CCF杰出会员、CCF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数据多模态交互协同关键技术”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多媒体计算国际团队”负责人。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重点项目、973课题、中科院前沿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在多媒体分析,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得2009年CCF青年科学家奖,5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吕科

吕科,CCF专业会员、CCF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行业专项等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主流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20 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2004年度、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2年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特聘教授。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中电集团第45 研究所、总参第57 研究所、航天503所、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等单位应用。

李伟生

李伟生,CCF高级会员、CCF重庆会员活动中心副主席。工学博士、教授、博导,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入选“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图像认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预研项目等20余项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信息融合等,在国际期刊TIP、TCSVT、TBME、TGRS和顶级会议CVPR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李泽超

李泽超,CCF高级会员。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导,“社会安全信息感知与系统” 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兴趣主要是媒体智能分析、计算机视觉等。入选2018年度“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二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获得2017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三)和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2015年CCF优秀博士论文奖、2015年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ICIMCS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等;2017年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等。

郑锋

郑锋,CCF专业会员。南方科技大学博士,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人机交互。曾在腾讯优图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从事智慧新零售下人体跟踪与再识别研究。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任博后研究员,从事快速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研究。曾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任研究助理及助理研究员,从事计算机视觉与人机交互的研究工作。在学术研究方面,目前在国际顶级杂志和会议上包括IEEE TPAMI/TIP/TITS, AAAI, IJCAI, CVPR, ICMR(CIVR)发表45篇学术论文,其中两篇论文为高被引论文。在系统开发方面,获得了人机交互相关技术的5个授权专利。其研究的人机交互技术曾被包括CCTV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过,并实现了向包括华为、创维和联想等企业的技术转化。